成語:腹中鱗甲
拚音 fù zhōng lín jiǎ
解釋 鱗甲:比喻人多巧詐之心。比喻居心險惡。
出處 晉·陳壽《三國誌•蜀誌·陳震傳》:“孝起前臨至吳,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,鄉黨以為不可近。”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比喻居心險惡,不可接近
典故
西晉.陳壽撰《三國誌.蜀書.陳震傳》:“九年(建興九年,為公元231年),都護李嚴坐誣罔廢;諸葛亮與長史蔣琬、侍中董允書曰:‘孝起前臨至吳,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,鄉黨以為不可近。吾以為鱗甲者,但不當犯之耳,不圖複有蘇、張之事出於不意。可使孝起知之’。”
三國時,蜀國陳震曾對諸葛亮談起李嚴(字正方,後改名平)的為人,說此人“腹中有鱗甲,鄉黨以為不可近。”後因以“腹中鱗甲”比輸人凶惡苛毒,機心峻深。
宋.李昉等編修《太平禦覽》卷四九六引《江表傳》諸葛亮表都護李嚴:“嚴為郡職吏,用性(情)深尅,苟利其身,鄉裏為嚴諺曰:‘難可狎,李鱗甲。’”
近義詞 腹有鱗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