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二十五老
拚音 èr shí wǔ lǎo
解釋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長者。典出 漢 劉向 《說苑·尊賢》:“ 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荊 。 仲尼 聞之,使人往視,還曰:‘廊下有二十五俊士,堂上有二十五老人。’ 仲尼 曰:‘合二十五人之智,智於 湯 武 ,並二十五人之力,力於 彭祖 ,以治
典故
漢.劉向《說苑.尊賢》:“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,仲尼聞之,使人往觀,還曰:‘廊下有二十五俊士,堂上有二十五老人。’仲尼曰:‘合二十五人之智,智於湯、武。並二十五人之力,力於彭祖。以治天下,其固免矣乎!’”《孔子家語.六本》記荊公子年十五攝荊事,與此大同。
春秋時,介子推(或說為荊公子)為荊相,堂上有二十五位老者為他謀劃為政之事。
後因用為尊重賢者、知人善任之典。
唐.李白《贈潘侍禦論錢少陽》:“雖無二十五老者,且有一翁錢少陽。”此以幕府中並無許多謀士來襯托錢少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