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伯仁由我而死
拚音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
解釋 伯仁:晉周顒的字。表示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。
出處 《晉書•周顒傳》:“吾雖不殺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”
例子 倘~,尚不免罪有所歸。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•姑妄聽之二》
語法 作賓語、分句;指對別人的死感到內疚
故事 晉元帝時期,仆射周顒與宰相王導是好朋友,王導的堂兄王敦謀反殺了周顒。王敦曾經因此事征求王導的意見,王導未置可否。後來王導得知周顒曾在元帝麵前為王敦謀反事多次為自己辯護,不禁流淚感慨:“我雖沒殺他,但他由我而死。”
典故
伯仁:晉周顒的字。
《晉書.周顒傳》記載,周顒,元帝時為仆射,與王導有交誼。
王導的堂兄王敦謀反,以舊怨殺害了周顒。
事前王敦曾就此事征求王導意見,王導不置可否。
後來王導得知周顒曾在元帝麵前為王敦謀反事多次為自己辯護,不禁流淚說:“吾雖不殺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幽冥之中,負此良友!”後常用以表示對別人的死亡負有某種責任。
《閱微草堂筆記.姑妄聽之二》:“有趙延洪者,偶見鄰婦與少年語,遽告其夫,夫偵之有跡,因駢斬之……律以隱惡揚善之義,即轉語他人,已傷盛德,倘伯仁由我而死,尚不免罪有所歸,況直告其夫,是誠何意,豈非邀以必殺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