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以天下為己任
拚音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
解釋 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。
出處 《南史·孔休源傳》:“休源風範強正,明練政體,常以天下為己任。”
例子
經過這樣磨煉成長起來的青年,才會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。
★《人民日報》1965.6.1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於處世
故事 春秋時期,孔子在魯國政壇受到排擠,隻好帶領弟子周遊列國,在衛國也沒得到衛靈公的重視,他努力推銷他的仁政,得不到當權者的認同,隻好再次啟程,在去匡城的途中感慨自己以天下為己任,到了花甲之年還在奔波,沒有一個安身之所
典故
把天下安危治亂看作是自己的責任。
表示胸懷治國救民的大誌。
語出《三國誌.魏誌.楊阜傳》:“阜常侃然以天下為己任。”《北齊書.崔暹傳》:“暹憂國如家,以天下為己任。”《隋書.高熲傳》:“熲有文武大略,明達世務。及蒙任寄之後,竭誠盡節,引進貞良,以天下為己任。”《新五代史.唐臣傳.郭崇韜》:“崇韜位兼將相,複領節旄,以天下為己任。”《宋史.趙普傳》:“普性深沉有岸穀,雖多忌克,而能以天下為己任。”明.楊繼盛《與繼津年兄書》:“仰讀手教,足見足下以天下為己任,敬羨敬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