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歲比不登
拚音 suì bǐ bù dēng
解釋 比:屢屢;頻頻。農業連年歉收。同“比年不登”。
出處 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數年歲比不登,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。”
例子
壬寅,以諸路歲比不登,免今年田租、絲銀。
★《元史·世祖紀七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農業欠收
典故
比:屢屢;頻頻。
農業連年歉收。
《漢書.嚴助傳》:“數年歲比不登,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。”《元史.世祖紀七》:“壬寅,以諸路歲比不登,免今年田租、絲銀。”亦作“比歲不登”。
《漢書.成帝紀》:“關東比歲不登,吏民以義收食貧民、入穀物助縣官賑贍者,已賜直。”亦作“比年不登”。
《晉書.傅玄傳》:“時比年不登,羌胡擾邊,詔公卿會議,玄應對所問,陳事切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