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重規疊矩
拚音 chóng guī dié jǔ
解釋 規與規相重,矩與矩相迭。指前後相合,重疊的規矩與製度。比喻因襲、重複。
出處 《晉書·周訪傳讚》:“曰子曰孫,重規疊矩。”
例子
偉哉此論,與季長重規疊矩。
★清·龔自珍《大誓答問第二十》
語法 作主語、謂語、賓語;比喻重疊的法規
典故
規:圓規,木工畫圓的工具。
矩:曲尺,木工畫方形的工具。
規、矩各自相重疊,度數同而相符合。
形容上下相合,合乎規矩法度。
《三國誌.蜀書.郤正傳》:“君臣協美於朝,黎庶欣戴於野,動若重規,靜若疊矩。”三國.魏明帝《改元景初以建醜月為正月詔》:“乃上與先聖合符同契,重規疊矩者也,今遵其義。”後用為因襲重複之義。
梁啟超《治標財政策》:“例如於民政司外,又設巡警道,此皆重規疊矩,毫無所取。”亦作“重規累矩”。
晉.王廙《白兔賦》:“昔周旦翼成,越裳重譯而獻白雉,著在前典,曆代以為美談。今在我王,匡濟皇維,而有白兔之應,可謂重規累矩,不忝先聖也。”亦作“規重矩疊”。
《宋史.樂誌十》:“靈貺具臻,神光燁燁。暉祚無疆,規重矩疊。”明.宋濂《覺原禪師遺衣塔銘》:“崇尚佛乘,錫額建官以統馭其眾,非得法於廣智,亦孰能任其始乎!嗚呼!何其規重矩疊而一倡一新也。”亦作“疊矩重規”。
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姑妄聽之四》:“因先生之言,以讀先生之書,如疊矩重規,毫厘不失,灼然與才子之筆,分路而揚鑣。”
近義詞 重規累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