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坐以待旦
拚音 zuò yǐ dài dàn
解釋 旦:天亮。坐著等天亮。比喻辦事勤勞。
出處 《尚書·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,丕顯,坐以待旦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;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”
例子 停了片時,寶玉便昏沉睡去,賈母等才得略略放心,隻好坐以待旦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十七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坐等
典故
形容辦事勤謹。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周公思兼三王,以施四事,其有不合者,仰而思之,夜以繼日,幸而得之,坐以待旦。” ●《書·太甲上》:“伊尹乃言曰 ‘先王昧爽丕顯,坐以待旦,旁求俊彥,啟迪後人。” 昧爽: 拂曉,天欲明未明之時。
丕: 大。
顯: 明。
俊彥: 指才德之士。
伊尹: 商湯臣,名摯,為湯妻陪嫁之奴,後佐湯伐夏桀,被尊為阿衡(宰相)。
相傳成湯在天未明時,即思考自己如何彰明德行,若有所得,便坐等天亮後來實行它。